嗨!朋友!歡迎蒞臨寒舍

這裡是我收集回憶的小小天地.....

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

有個性的腦子..如何用後天教養馴服(文章轉寄分享)



腦內.心居住的地方
聽了老師的演講
真的收穫良多
關於人性本善?還是人性本惡?
我終於找到了答案....

有個性的腦子 如何用後天教養馴服
主講/王秀園
記錄整理/陳康宜
攝影/高修民
善惡全賴後天教導
「人性本是善,還是惡?」這是王秀園的開場提問,立刻給了現場聽眾一個考題。王秀園指出,從人腦的功能來看,腦子的基本構造「腦神經元」,並不知孰善孰惡,也不會分辨是非,「人生下來就是白紙,全靠後天教導。」
「可是,我讀幼稚園的孩子,天天只想好吃的、穿名牌、玩最新的電玩,怎麼會這樣?」王秀園說,這是受到腦內杏仁體的影響。杏仁體在人出生時已經成熟,掌管情緒和原始求生本能,所以好吃喝玩樂的享受。
除了杏仁體,人腦還有一個重要結構「前額葉」,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原因。與杏仁體不同的是,前額葉掌管思考、策劃能力,在出生八個月時,才開始慢慢成熟,並持續發展建構。
王秀園表示,前額葉最重要的建構期,是在十歲到二十二歲。在這段期間,有賴父母傳輸正確的價值觀、道德觀給孩子,他們才會懂得如何分辨對錯是非。
不過,很多人說:「孩子不用敎,長大後自然就會變好。」王秀園強調:「這是沒有根據的說法!」如果不教導孩子,他們會以為凡事可以為所欲為。雖然,孩子的腦子會隨著時間成熟,但沒有適當的指引,就像沒有陽光、養分的植物,無法長出甜美果實。
父母是孩子的榜樣
父母該如何教導孩子趨向良善?她指出,腦子的鏡像神經元在父母敎養子女時,具有很大影響力。鏡像神經元自孩子誕生就開始運作,是學習的基礎,孩子透過它才能夠模仿。
王秀園以「大熊和小熊」的故事說明。有一天,大熊帶小熊去山上挖土,準備拿土回家種花。小熊問大熊:「土是誰的呀?我們可以挖嗎?」大熊回答:「我也不知道。但我們只拿一點點,沒關係啦!」小熊又問:「可是,如果每個人都來挖走一點點,那該怎麼辦?」大熊只好敷衍:「別問了,挖一挖趕快回家吧!」
過了幾天,大熊帶小熊去買東西,小熊順手拿了一條口香糖放入口袋,大熊吃驚的問:「你怎麼可以做這種事?」沒想到小熊回答:「只有一點點,沒關係啦!」
王秀園說,當父母說一套做一套時,對孩子是沒有說服力的。因為鏡像神經元的模仿能力,只有在父母言行一致時,才會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。
要示範也要敎實踐
「我自認是好榜樣,也很愛我的孩子,把所有最好都給她,可是他卻不愛我。」依照鏡像神經元的原理,父母全心全意疼愛孩子,孩子自然也會回饋,但事實卻非如此。
王秀園自己看過類似情形,在捷運上她看見一個滿臉倦容的媽媽,幫孩子背書包、拿便當,站在車裡搖搖晃晃,孩子卻視若無睹的玩遊戲機。又有一次乘公車,坐位都被年輕人占了,卻沒有人讓位給駝背、全身發抖的老婆婆坐。這些都是沒有鍛鍊孩子同理心的結果。
王秀園指出,孩子的習性是父母養成的,父母若習慣讓孩子只是一味接受,卻沒有訓練他們付出,孩子當然認為父母的施予是理所當然的,也不懂舉一反三,變成了只會繞圈子跑的兔子。好比柏林動物園的小北極熊一樣,長期習於人工餵養,已失去動物本性的生存能力。她強調:「敎孩子,不是做給他看就可以,還得給他機會實踐。」
適度的期待和讚賞
教育孩子,也要考慮到兒童發展所面臨的階段。過去,他曾碰到一個媽媽,因為孩子和別人下圍棋,明明輸了卻說自己贏了,因此擔心不已。原來,這孩子才讀幼稚園,腦子還是在杏仁體運作的主控階段,所以父母要小心「過高的期待」,以及「過低的期望」。
另外,王秀園提到,人腦有個奇怪的原始設定,就是容易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;但是這種本能卻需要理性的抑制,不能用在教養上,因為如果父母只看到孩子不好的地方,他也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,努力沒用。因此,父母一定要會具體讚賞孩子的好。
「孩子不大聽我的話,同儕影響力比家庭還大。」「孩子看到同學有什麼,自己也想擁有,對他講了幾次,他都聽不進去,怎麼辦?」王秀園認為,父母須先了解孩子面臨的變化,並了解孩子的特質,才有辦法引導他。
王秀園以自己的女兒為例,女兒是個右腦學習的孩子,零用錢總是花得很快。於是,她改為每個月提供固定金額,訓練女兒規劃金錢,自食其力打工,甚至孩子若願意去當志工,王秀園還掏錢付薪資以最為鼓勵。如今,女兒比她還會算呢!
最後,王秀園以逛陶瓷博物館的領悟最為結語。陶博館解說員介紹陶釉發明的過程時,談到陶鍋因為容易漏水,促使人們發明「釉」,上釉之後,陶鍋便不在漏水了。父母教孩子也是如此,孩子若是個會漏水的陶鍋,父母要像藝術家一樣,設法引導孩子,讓他們累積智慧,面對自己的人生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